当前位置: 首页>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音乐学院教师受邀参加央视直播节目弘扬传统文化

发布日期:2023-11-08 点击量: 来源:

2023年11月4日,音乐学院教师、青年三弦演奏家程珊老师受邀参加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与中国艺术研究院联合推出的大型融媒体系列直播【乐动中国|三弦,会说话的乐器】栏目,作为最后的访谈嘉宾。本讲为《乐动中国:中国传统乐器公开课》的最后一讲。截至2023年11月5日17:00,央视新闻各平台总观看量达295万人次,并且央视频中国之声直播间累计观看人次突破4000万。

图1_1.jpg

本讲课程由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三弦演奏家谈龙建老师为观众讲解,主讲内容为三弦因形制构造有三条粗细不一的琴弦而得名。它能文能武、亦俗亦雅,千百年来,被广泛地运用于近两百个乐种、曲剧种等音乐形式之中。访谈从程珊老师与河北交响乐团、指挥家张艺合作的三弦协奏曲《三番》片段谈起,是地道的梅花大鼓改编而来的三弦经典曲目。

图2_1.png

在访谈过程中,程珊老师针对主持人苏扬提出的“三弦如何做到具有强大震撼力”、“在与西方管弦乐队和民族管弦乐队合作时演奏三弦的不同之处”、“如何让三弦更深切的融入这个时代,焕发新的生机”等问题进行逐一解答。她认为,三弦与西方管弦乐队合作时,因三弦与西方乐器发音方式、振动频段不同,所以声音的穿透力也有所不同,使得三弦的声音更加突出,演奏家在演奏过程中也更加放松。通过与西方管弦乐队合作,听众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让听众感受到声音的震撼和文化交融的震撼,这是中国声音讲中国故事的具体体现。

图3_1.jpg

三弦与民族管弦乐队合作时,因为均属于中国乐器,虽然种类不同,但是发声方式、音乐语言相似,所以在演奏过程中声音具有互融性、互通性,需要演奏家更加发掘三弦的个性化优势,来突出三弦的特点。

图4_1.png

程珊老师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谈到,在新时代,尤其是在首都师范大学这样高水平研究型师范大学,只有做到培养学生解读三弦,才能传承三弦,当这些未来教师面对新一代学子时,就可以帮助孩子们从小培养对传统音乐和三弦音乐的热爱,增强尊重传统音乐文化的意识,进而实现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



供稿人:程珊